中國教育報-中國教育新聞網訊(通訊員 岳嘉寧 李璇良)近日,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第十五屆“Chemistry Show——身邊的化學”實驗展在武漢舉行。12個學生團隊演繹他們的創意實驗,600余名師生參加這場能動手、能品嘗、能“帶貨”的趣味活動,讓廣大師生體驗到化學“這一變化之學”的魅力。
在名稱為“云蒸霞蔚”展演項目現場,該校2019級化學專業學生許依玲、呂松磊、蔡春光三位同學邊演繹邊講解,“這個實驗中用到的實驗用品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,如食用油、泡騰片”,而它們混在一起會碰撞出絢爛的“火花”,而什么樣的火花,取決于觀眾的個人喜好”。
只見展演隊員左手拿著試管,右手拿著滴管,小心翼翼地先在試管里加入四分之一的水,再加入一至兩滴顏料,震蕩試管使色素充分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四分之三的食用油,將泡騰片放入試管中,泡騰片含有的物質會發生化學反應,產生二氧化碳,二氧化碳裹挾著顏料水在油層中上升,直至二氧化碳散逸在空氣中,水滴下沉,產生上下沉浮的現象。
觀眾躍躍欲試迅速參與到在制作活動中,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顏色的顏料水,“云蒸霞蔚”景象很快生成。
社會生活中的“遇強則強,遇弱則弱”現象在化學領域也有,這就是非牛頓流體。生活中常見的液體,如水,滿足牛頓內摩擦定律,稱之為牛頓流體,但有一些特殊的流體不滿足牛頓內摩擦定律,稱為非牛頓流體,*常見的就是玉米淀粉溶液。將玉米淀粉與水按2:1的比例配比,就得到了一份非牛頓流體溶液。當你輕輕撫摸它時,他會像水一樣流動;而當你重重擊打它時,他就會像固體一樣堅硬。
除了好看好玩的,還有“好吃”的。汪若涵、馮夢露、姚瑤等同學展示了“分子料理”的制作。分子料理又叫分子美食學,通過研究食物烹調過程中及加入不同物質后,食物隨溫度、烹調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關系,探討其過程中各種物理與化學變化規律,在此基礎上再對食物加以解構、重組及運用。“此次項目我們選用的是分子料理中**的球化技術”,“通過卵磷脂和鈣鹽的化學反應,形成一層類似魚子醬或雞蛋黃的薄膜,與此同時擁有與真正的魚子醬、雞蛋黃類似的口感和外形。雞蛋的蛋白我們使用吉利丁粉制作,吉利丁粉也叫做明膠,是提取自魚膘、魚皮加工制成的一種蛋白質凝膠。*后,我們就制成了可以以假亂真的“分子料理”人造雞蛋和魚子醬”。參加活動的大一同學張旻宇說:“平時確實吃了不少這樣的形美味醇的美食,還真沒想它的制作形成的化學原理,以后要化學道理多透視身邊事物”。
中國地大材化學院一直重視學生對學科知識轉化應用能力的培養,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出發,用化學知識理論觀察身邊觀察問題,設計解決或優化思路方法,并做成創意產品。自2005年啟動化學實驗展演以來,每年吸引數十人組成參加、萬余名師生參與互動,傳播了化學趣味與魅力,傳承了“從生活中來,到生活中去”科學探索精神。
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